上一页|1|
/1页

主题:解读房地产火热的背后逻辑

发表于2016-08-05

对于房产这个神奇的所在,楼市增长论、租房说、房产泡沫论历来不断,这场关于买房还是租房的讨论历来众说纷纭,拥粉儿互为犄角,未有定论。


买房论:房子的资本溢价与已远超个人工资上升幅度,靠工资赚钱已经OUT了,房产才是王道。现在宽松的买房政策百年难遇,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租房论:10年前上万元的手机、电脑、摩托车现在可以轻松买到,10年后房子将不是问题。租房吧,不要用想象力的10年(25岁-35岁)给银行、政府打工,透支了短暂的青春和对未来长久的想象力,还透支了父母的晚年。


  


不同的论断所站的角度不同是导致各种相反的论调的主因,从长期和短期角度来看。

 

就短期角度,房产是目前合适的之选,不管是股市、实业的低迷还是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财富贬值,甚至是工资累计的时间成本和增长空间,这些因素都是造成资本进入房地产的背后推手。但是它不会长期增长,作为一宗交易商品,在剔除了投机炒作以后,必然会回归理性。

 

站在长期的房市考量,未来房地产必然会遭遇一场难以避免的寒流。这与老龄化社会结构有关、市场供过于求有关、资本泡沫破灭有关,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决定市场走向的因素,种种迹象无不表明现在的狂欢是一场后晚餐的。所以才会有人说牺牲青春为房地产做嫁衣的租房说的成行。

 

问题的症结就是:谁也不知道这个周期会持续多久,与其盼望遥遥无期的房价下跌,不如趁机购入倒卖赚一份钱。当然刚需者除外,对于刚需而言,买房的早晚意味着你为房子支付的成本不同,或高或低。


 


房产的火热还与下列因素相关:

 

1.房价的增长与人们的心理预期有很大关系;

 

经济学是个很有意思的学科,这个立足于人心理假设的学说再反过来解释人的行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与解释社会现象的论断。市场经济本身就和人的心理因素息息相关,当人们普遍认为某种东西会大热时,就比如房子,于是市场上房产这个商品就会大行其道,市场供需的相互作用会引来资本和消费者的注入,如今大热的房地产现象正是在这种大众心理预期的产物。

 

那么问题就来了,众做周知,人心是一个很嬗变的存在,谁也说不好当某一天人们受到某种影响或刺激时,心理预期迅速发生变化,那么依存于大众心理的热门产业会迅速冷却,当年的股市灾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空中楼阁终究抵不过时间的干预,房产终有一天会回归居住本质,而不是继续作为酝酿资本泡沫的容器。

 

2.与社会舆论引导有很大关系;

 

媒体舆论永远是一把双刃剑,舆论发挥作用的机理就是对人心理和行为进行不断暗示,施加影响。如今楼市的火热早已经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一方面显示了公众对于房地产行业高涨的关注热度,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刺激地产的消费与火热,引导了整个社会对房地产的注意力,这种舆论影响力好坏难辨,自不多说。

 

3.政府干预以及不同的政治考量

 

众所周知,房地产的兴盛与衰退无一不包含着政府的身影,可以说每一轮的房产周期都是政府在背后主导,不推吧经济疲软,推的力度大一些又会泡沫不断,结果就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在没有找到更为合适的产业链条和经济支撑点时只能暂时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轮番调控,于是一个个涨落周期显于眼前。

 

至于为什么政府要对楼市进行干预,逻辑就是即使无法阻止房地产衰败,但至少能保证它不会衰退的太厉害,稳定社会减少震荡才是王道。

 

政府和地方不同的政治考量:政府偏重宏观整体性的社会稳定,为了大局它会要求推行全局式、前瞻式的政策导向,力求发展与稳定。但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就尴尬得多,地方政府在享受了多年的土地房产红利之后,它是不可能轻易放手的,但是碍于的调控方针,只能忍痛调整,但是调整的力度可就耐人寻味了。说好的因城施策会不会掺杂水分,只有各家执牛耳者知悉。


 


不管各种论断如何蔚然成风,但都无法更改当今楼市火热的事实,除却以上各种视角和因素,消费者身份的不同是产生不同楼市看法的主因。


者搏利,所以他们不希冀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能短期获利就行;刚需者搏生存,所以他们既希望享宽松政策又想低价买房,奈何两者不可兼得;政府搏稳,宏观调控、长治久安是执政的永远追求。想清了这些,似乎也就明白了这样的纷杂与火热。


上一页|1|
/1页